日產預謀 英菲尼迪國產提速

台中電動車
潭子電動車

中國的豪華車市或將迎來一個新住客英菲尼迪。  “我們的確正討論在中國生產英菲尼迪的計劃,但還沒有最終時間表。”7月26日,當被問及英菲尼迪國產化的問題時,長相酷似“憨豆先生”的日產汽車全球總裁卡洛斯·戈恩一臉嚴肅地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這是戈恩第一次向中國媒體確認英菲尼迪國產已經進入議事日程,而這背後顯現的,則是在今年上半年中國豪華車市場高達40%的增幅面前,戈恩已經無法抵擋誘惑。現在,戈恩需要考慮的是英菲尼迪究竟該怎樣在中國市場突出重圍  或將國產  相比於戈恩在英菲尼迪國產問題上的表述,東風集團董事長徐平的說法顯得更為直接“事情(指英菲尼迪國產一事)在不斷地推進和變化中,在談判商討階段無法公開向公眾公開細節,不排除不久後將宣佈英菲尼迪國產的消息”。  徐平是在7月26日東風汽車(600006,股吧)有限公司(東風集團與日產汽車的合資公司,旗下包括東風日產、鄭州日產以及東風商用車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有限)發佈2011年~2015年“新中期事業計劃”期間發表上述言論的。該計劃顯示,東風有限將在5年內投資500億元人民幣,使年銷量從2010年的100萬輛擴大到2015年的230萬輛,銷售網絡由1400傢擴充到2400傢。  “在商用車和微車領域基本完成佈局的東風集團,的確需要一個高端品牌來實現乘用車產品線的完整性,制造出新的利潤增長點。”汽車業知名評論員鐘師表示,“而對東風有限而言,用5年時間實現130%的銷量增長幅度,顯然是有難度的,因此,增加豪華車的份額並借此提升日產品牌在中國的品牌地位,這對拉動日產品牌車型的銷量也是有幫助的。”  其實,英菲尼迪國產一事在一年前就有瞭些眉目。去年7月份,英菲尼迪中國事業部正式成立,同時,日產從法拉利挖來瞭中國人呂征宇擔任英菲尼迪中國事業部總經理。赴任英菲尼迪中國事業部之前,呂征宇的職務是法拉利中國區銷售總監,彼時,日產高級副總裁安迪·帕默明確表示:“我們任命呂征宇擔任英菲尼迪中國事業部總經理,一方面是借助他的經驗,把英菲尼迪最正確的產品引入到中國,另一個目的就是為瞭推進英菲尼迪的國產化。”  如今,戈恩終於親口向記者公佈瞭這個消息,一時間,英菲尼迪國產的進程似乎突然加快。  分享盛宴  實際上,早在兩年前東風日產準備擴建花都工廠時,就曾傳出英菲尼迪即將落戶東風日產新工廠生產的消息。但那時並不是英菲尼迪國產的好時機,彼時,豪華車市整體產銷量隻有30多萬輛,並且超過9成的市場被奧迪、寶馬和奔馳牢牢盤踞,2007年才在中國市場投放第一款新車型的英菲尼迪,年銷量不足5000輛,品牌知名度較低。  “在這種情況下貿然國產英菲尼迪,的確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行為,因此後來日產方面擱置瞭英菲尼迪國產的計劃。”日產(中國)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但現在的情況已經出現瞭極大的改觀。”  時過境遷。2010年,中國成為日產在全球的第一大銷售市場,中國市場對日產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而中國豪華車市場以80%的增長率全速前進,整體產銷量達到瞭70萬輛。到瞭2011年,在上半年中國車市總體產銷量僅取得瞭3.35%的同比增幅的背景下,豪華車市場的平均增幅卻高達40%。很顯然,日產不想再錯過讓英菲尼迪國產、以降低生產成本的方式分享中國豪華車市場盛宴的機會。  實際上,英菲尼迪在進入中國市場至今的4年時間裡,已經積累起瞭一定的品牌知名度,這在其銷量上能夠得到體現。2010年,英菲尼迪在華銷量達到1.1萬輛;2011年上半年,雖然受到瞭日本地震的影響,但英菲尼迪在中國依然取得瞭將近50%的同比增長幅度,很多區域的市場甚至出現瞭加價售車的情況。  而關於英菲尼迪國產的模式,據上述日產(中國)內部人士透露,戈恩此前有過一個設想,“他(指戈恩)認為,英菲尼迪如果能夠直接放在東風日產中去生產,形成一個類似於奧迪在一汽-大眾裡的生產模式,這比英菲尼迪與東風集團單獨組建合資公司更合理。”   挑戰巨大  至於英菲尼迪未來國產的首款車型會是什麼,有業內人士給出瞭如下分析:“按照東風有限新的中期事業計劃,未來5年東風日產將投產17款新車型,而這其中很有可能就包括英菲尼迪。其中,英菲尼迪FX35所在的SUV市場區間,增長速度較快,並且在英菲尼迪所有車型當中,FX35在中國的知名度最高,極有可能先被引入中國。”  當然,對英菲尼迪而言,相關車型國產後的挑戰也將是空前的。首先,作為一個後來者,與奧迪、寶馬、奔馳以及沃爾沃等一幹對手相比,無論在渠道、零部件配套、還是對中國市場的理解方面,英菲尼迪都有很多功課要補。更何況,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奧迪的銷量達到瞭14.07萬輛,寶馬為12.16萬輛,奔馳為9.22萬輛,這三個品牌占據瞭中國豪華車市場近80%的份額,要想從他們中間殺出一條血路,顯然將是一個異常艱難的過程。  而最大的挑戰,還是來源於英菲尼迪這個品牌本身。  相比上述競爭對手,英菲尼迪在中國的品牌知名度無疑是較低的,尤其對豪華車市場而言,品牌往往是決定購買力的關鍵性因素,在這一點上,英菲尼迪顯然會比較吃虧。  對此,呂征宇倒是信心十足。“我認為,在中國做好一個品牌的關鍵因素有兩點:一個是人,一個是投資。如果這兩個因素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進行,我相信很快就能拉升品牌。”  即便如此,英菲尼迪的國產化前景還將面臨一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市場。“從國產前準備到最終落地生產,英菲尼迪至少還需要兩年時間。中國車市向來是”政策市”,兩年之後的中國豪華車市場政策環境會是什麼樣,誰的心裡都沒底。”鐘師表示。  而英菲尼迪究竟能否實現“平穩過渡”,我們拭目以待。

source:http://auto.hexun.com/2011-07-29/13189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