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董事會今天換屆:董明珠能否連任 隱憂利好共存

  成都商報

  今天,格力電器(000651.SZ)2019 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即將召開,拖延了 7 個月的董事會換屆將至。在這 7 個月里,董明珠遇到了銀隆新能源的“黑天鵝”,也贏得了與雷軍的“5 年之賭”,隱憂與利好同在。

  董明珠能否在臨時股東大會拿下董事會董事資格,將直接影響她能否連任董事長職務。

  格力電器現任(第十屆)董事會原本應於 2018 年 5 月 31 日任期屆滿。當時,格力電器公告稱,鑒於公司新一屆董事會、監事會的董事、監事候選人提名工作仍在進行中,公司董事會、監事會換屆選舉工作將適當延期。

  7 個月後,今年 1 月 2 日,格力才公布候選董事的名單,並公告稱 1 月 16 日召開公司 2019 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就上述董事提名人選進行表決。

  根據格力電器《公司章程》,董事由出席股東大會的半數股東投票通過;公司董事會設董事長一人,副董事長一人,董事長和副董事長由董事會以全體董事的過半數選舉產生。

  也就是說,如果想要連任董事長,董明珠需要在 1 月 16 日拿下董事會董事資格,再拿下新一屆董事會一半的票數。

  新一屆格力電器候選董事 9 人,比上屆增加兩人。其中,獨立董事仍為 3 人;非獨立董事從 4 人增至 6 人。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這六名候選非獨立董事幾乎都來自格力電器的高管層,或是有格力電器背景的格力集團高管或一致行動人。其中,格力電器的大股東格力集團推薦了四位,分別是董明珠、黃輝、望靖東和張偉。

  黃輝是格力電器執行總裁,望靖東是格力電器副總裁、財務負責人和董事會秘書,張偉現任格力集團常務副總裁。另外,京海擔保提名的兩個格力電器非獨立候選董事張軍督與郭書戰,也都是董明珠一手搭建的格力電器經銷商體系的中堅力量。

  而三位格力電器獨立董事候選人,分別是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萬科獨立董事劉姝威,西安交通大學流體机械及壓縮機國家工程中心副主任、教授邢子文,以及廣東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主任王曉華。

  三大隱憂

  銀隆內鬥、分紅危機、芯片困局

  從 2018 年 5 月 31 日任期屆滿至今,已過去 7 個多月。為何換屆董事會遲遲未開?有說法稱,董明珠當時自認無連任把握,延期是為了爭取時間創造連任條件。也有說法稱,董明珠作為銀隆新能源的大股東,與格力掌門人的身份有衝突,對連任不利。

  記者梳理髮現,銀隆新能源確為董明珠連任路上的隱憂。

  2016 年 8 月,格力電器曾宣布擬以 130 億元的價格收購珠海銀隆(后更名為“銀隆新能源”)100% 股權。但方案引起部分中小股東強烈反對,最終被否決。

  此後,董明珠以個人名義投資銀隆新能源,天眼查显示,董明珠實際出資為 1.92 億元,是銀隆新能源的第二大股東。隨後,多名“格力系”員工接手了銀隆新能源核心業務的分管副總裁。

  兩年過去了,成都已有多輛帶有“銀隆新能源”標誌的公交車穿行,董明珠卻陷入了銀隆新能源的困局之中。在 2018 年年初,珠海銀隆就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至少 12 億元。此後,騙補、欠款、停工、裁員、資金鏈斷裂等負面消息不斷出現。

  近期,董明珠又被爆出與銀隆大股東的內鬥羅生門。2018 年 11 月 6 日,銀隆新能源第一大股東銀隆集團向北京西城區法院申請,對拓金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明珠名下價值 1436.2329 萬元的財產採取保全措施;2019 年 1 月 9 日,銀隆新能源又在微信公眾號曬出魏銀倉等大股東冒領補償、職務侵佔等“七宗罪”。

  除了造車,做芯片也成了董明珠連任路上的“刺”。

  2016 年 4 月,董明珠表示,格力正在研究芯片。2016 年年報中,格力首次披露要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在此後的多個場合,董明珠堅稱,即使股票下跌,格力也是真的要“搞芯片”。

  一邊,董明珠對造車和做芯片都有放不下的執念;另一邊,諸多投資者並不買賬。在格力電器宣布 2017 年度將加大集成電路的資本開支后,股價大跌。

  因為要加大投入“搞芯片”,2017 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宣布,在連續分紅十年後,格力將首次不分紅,引起市場一片嘩然。

  三大利好

  閨蜜護航、員工漲薪、訴諸法律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 1 月 2 日公布董事候選名單至今,董明珠與格力的新聞不斷。

  實際上,候選董事的名單公布的本身,就被認為是對於董明珠連任的“利好”消息。在外界看來,黃輝、望靖東、張偉、張軍督、郭書戰等人均不足以對董明珠連任構成競爭,作為格力的“老同事”,他們更有可能表達對董明珠的支持。

  此外,獨立董事候選人之一的劉姝威更是自稱董明珠的好“閨蜜”,多次在公開場合力挺董明珠。不過,劉姝威被提名格力電器獨立董事後,也有市場人士質疑,她能否真正站在獨立董事“獨立”的立場?“作為董明珠的閨蜜,劉姝威作為格力電器的獨立董事,能否保持獨立性是一個現實問題。”著名財經評論人皮海洲稱。

  另外,“格力漲薪”的新聞也不斷霸佔各大網站的頭條。1 月 8 日,格力電器下發內部文件,宣布全員從 2019 年 1 月開始漲薪,總增加薪酬在 10 億元以內。加薪幅度在人均 1000 元左右。

  除了這些好消息,面對“一攤渾水”的銀隆新能源,董明珠還向大股東魏銀倉等人出招——1 月 9 日,銀隆新能源在官方公眾號公布魏銀倉等人涉嫌冒領補償、職務侵佔等“七宗罪”,稱相關刑事案件已於 2018 年 11 月 8 日正式立案,四起民事案件正等待排期開庭,涉及侵佔公司利益總額超過 12 億元。“以上案件,公司已經掌握並提供確鑿證據。目前,公司仍在繼續核查除上述案件外的大股東、原董事長魏銀倉及原總經理孫國華等侵佔公司利益事項,將通過法律手段挽回損失。”銀隆新能源稱。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博客園,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其他文章推薦】

※如何讓商品強力曝光呢? 網頁設計公司幫您建置最吸引人的網站,提高曝光率!!

網頁設計一頭霧水??該從何著手呢? 找到專業技術的網頁設計公司,幫您輕鬆架站!

※想知道最厲害的台北網頁設計公司推薦台中網頁設計公司推薦專業設計師”嚨底家”!!

特斯拉「電池交換技術」新專利曝光,為將推出的電動連結車鋪路?

 

最近,汽車廠商特斯拉(Tesla)於4 月底新申請的「電池交換系統與技術」專利在外媒報導中爭相曝光,引起不少議論。如果你在趕路中,但汽車電力已經見底,你可以選擇到電池交換站,讓技術人員在15 分鐘內幫你更換好全車電池組,取代前往超級充電站也需等待至少半小時的充電時間。不過這項技術對於充電站點挺充足的美國來說,客戶們似乎不太買單?也許真的有時間壓力的商業卡車會更為青睞。

其實,特斯拉在2013 年就曾現場展示Model S 車款的快速電池互換技術,只要90 秒就能換上充滿電的電池重新上路,執行長Elon Musk 事後謙稱這只是處於測試階段,無法和主流充電市場抗衡,但從特斯拉到了今年還在申請電池交換的新專利就知道,他們顯然一直沒有放棄直接更換電池這條路。

在4 月底提交的這份新專利中,特斯拉描述了一種類似於「汽車升降架」的概念,利用液壓升降機將車子托高之後,由技術人員從車底下「手動」幫車輛進行全車電池組更換,取代了之前的「自動」電池交換設計理念。

(source:)

外媒《Clean Technica》將這項技術描述為「快速交換電能儲存系統(quick-swap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 ,縮寫EESS)」,專利明確提到Model X 和Model S 的電池組都可以進行更換,但沒有提及Model 3,外界猜測或許還是可以和系統相容。而目前看來,電池交換系統可以考慮設置在遠途道路上(如兩個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確保車輛一路行駛過來都不會有斷電風險。

不過,由於充電站推行在美國非常成功,更習慣進充電站邊「加油」邊休息聊天的特斯拉客戶們,對於電池更換技術並沒有表現出太熱衷的態度,Elon Musk 之前在提到電池互換策略時也曾表示,如果真的要落實這項技術,最可能推及的是商業車,這讓外界專家紛紛預測它很可能支持特斯拉即將在10 月26 日推出的電動聯結車(semi-truck),不過這一點尚未經官方確認。

(合作媒體:。圖片出處:)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EnergyTrend https://www.energytrend.com.tw/ev/,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USB CONNECTOR掌控什麼技術要點? 帶您認識其相關發展及效能

※評比前十大台北網頁設計台北網站設計公司知名案例作品心得分享

※智慧手機時代的來臨,RWD網頁設計已成為網頁設計推薦首選

是誰給了你圍剿微信的勇氣?“社交日”,我們採訪了18位投資人

  作者劉洋

  距離上一個刷爆朋友圈的微信公開課過去不到五天,開相聲專場的老羅、產品至上的張一鳴,以及“技術無罪”的王欣都選在今天公布社交產品,圍剿微信的言論一時甚囂塵上。2019 年 1 月 15 日,農曆臘月初十,在這個沒有任何特殊寓意的日子,因為明星創業者撞車發布社交產品而顯得與眾不同。

  今日,王欣的雲歌人工智能宣布公布新的社交產品“馬桶 MT”主打熟人匿名社交;羅永浩站台的快如科技則在子彈短信的基礎上增加了個性化的需求,打造了一款全新 App,名為“聊天寶”;張一鳴創辦的字節跳動則發布了名為“多閃”的短視頻社交產品。

  如果這僅僅是巧合,或許這是互聯網史上難得一見的巧合。八年前,當三大運營商拼的頭破血流時,微信突然出現,運營商們幡然醒悟這個不起眼的 APP 才是真正的大敵。四年前,當阿里和京東覆蓋了電商時,沒人意識到網易考拉和拼多多的出現。兩年前,程維斷言網約車戰爭結束,然後王興突然殺出。互聯網歷史告訴我們一個亘古不變的邏輯——戰爭和對手總是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出現。

  在中國,廣義上的社交應用成百上千,社區、社群、音樂軟件都可以納入其中。賈樟柯的電影《江湖兒女》中有句名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套用之亦可得到,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騰訊封殺不了社交品類,微信自然也覆蓋不了全部人群。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有一句在各大演講台上都說過的話:“行業第一封殺行業,行業第二懟行業第一,行業第三做垂直品類,行業第四開創新賽道。”細細想來,這句話放之四海而皆準。懟微信,是做社交的夢想。

  對於投資社交,投資人們也有自己的看法。

  創世夥伴資本董事聶東辰認為,社交一定會出現新的巨頭。目前的社交產品還不能把所有社交需求都囊括在內,隨着用戶結構的變化、社交場景的變化、社交需求內在的變化,一定會出現新的社交產品成為未來的巨頭。

  探探的投資人,眾為資本北京投資負責人、副總裁周博男則稱,社交產品還會出現新的巨頭。

  名川資本創始合伙人王求樂也有同樣的看法,社交產品肯定有機會,會持續不斷地發展變化。目前的主流社交產品,已經存在好多年了,而且佔據和浪費了用戶太多時間,“喜新厭舊是人性,人們對市場目前的社交產品,有些疲勞。”

  另一方面,壟斷局面不可能持續,這是經濟規律。尤其在意見領袖階層,樂見壟斷被打破,一旦出現有競爭力的新社交產品,會有莫名的力量共同推波助瀾。

  梧桐樹資本創始合伙人童瑋亮表示,社交產品永遠有新的機會,但新公司成為巨頭的概率相對其他創業可能更低。QQ 成立於 1999 年,Facebook 成立於 2004 年,屬於 PC 時代;Instagram,snapchat,陌陌都成立於 2010 年、2011 年,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紅利。當下大的所謂紅利趨勢也許是 5G,但也還沒商用,如果只是玩法有小的差異化而不是藉助行業大的變革,社交產品突破成為巨頭壓力會比較大,當然總是需要有優秀的團隊去嘗試的。

  華蓋資本則用了更給予了更為抽象地解讀,“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文化越會燦爛。”

  長期觀察和投資社交的雲九資本執行董事沈文傑表示,“社交應用的突破性機會在於滿足特定場景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從這類人深度切入,並形成該平台的生態與調性。用小範圍可以跑通的模式去覆蓋更多的人群。”

  熊貓資本合伙人毛聖博認為,社交是人的天性,沒有所謂的痛點或者不痛點。好的社交產品是類似在產品中建立一個“小社會”,小社會裡面有自己的規則、氛圍,有匹配這些規則和氛圍的人群進來。但是,未必會做的很大。

  青銳創投 VP 楊瑜表示,隨着 95、00 後人群長大且逐漸成為互聯網主力軍,5-10 年內是可能出現新的巨頭。

  頂商投資合伙人劉玲認為碎片化時代,社交更多是有目的性的需求,這個過程中或達預期或收穫其他。需求是變量,變化中孕育着新巨頭誕生機會。馬斯洛需求理論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為了滿足各種不同類型的單個簡單或複雜的需求,人們在高科技發展的過程中與外界交流溝通時的信息流工具也是在不斷變化的,不斷創新的企業就會應運而生。

  華人地區頗具影響力的公益網站淡藍網創始人耿樂表示:“未來的社交會成為互聯網上最好的模式之一,解決人們的焦慮、人際的迭代、興趣的連接和壓力的釋放。我覺得未來幾年的機會應該來自於垂直社交,視頻化社交和 00 后的社交。”

  他還指出不只是今年集中發布社交產品,今年內都是社交創投的熱點,很多社交產品出來並獲得融資,都說明,大家關注到了微信產品老化,社交固化背後的商機,包括年輕人的成長,需要新的社交產品來切入市場,給用戶更多的選擇。

  在五天前的微信公開課上,微信官方發布了數據:日登錄量超過 10 億,每日 450 億信息發送,4.1 億次音視頻呼叫。作為國民級應用,微信的數據足夠亮眼,沈文傑認為:“微信已經越來越接近一個底層工具的作用。我們可以在此之上嘗試更多的社交玩法。”一如上文所提,微信已然變成了接近短信、郵箱以及語音電話的存在。他是一款社交應用,卻也不僅僅是一款社交應用,而這也是社交應用的新機會。

  耿樂對此也深表贊同,玩法守舊、增長空間已然不多。

  同樣有着投資社交應用經歷的創勢資本董事長、創始合伙人湯旭東社交產品一定存在機會,不一定是巨頭。現在 00 后崛起,包括 10 后,社交產品一定是與時俱進的,每 10 年會一個迭代。

  如果按照投資人們的說法,千禧一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即將接替 90 后成為主流的社交人群,今年是最後一批 80 後進入中年的時間段,同樣,也是第一批 90 后即將步入中年的時間段。

  隨着年齡層的迭代,社交產品的迭代也已經成為必然。那麼誰會成為迭代之後成功的那個?

  如果非要選一個,就選張一鳴吧

  此番,三家公司不約而同選在了同一天發布社交產品,不可避免的存在營銷目的。還有一點,目前已經臨近春節,即將迎來城市人群迴流,而這群人正是互聯網的主流人群,也是掌握話語權的一批人,他們的宣傳能力不可忽視。沈文傑還指出一點:“此前,王欣和老羅都拿到了一輪融資。目前,也是更新產品的時候了。而頭條做社交已經不是一天两天了。”

  楊瑜認為,“同一天發布社交產品更多的是希望第一時間搶佔熱點和關注,因為社交產品第一波的關注能決定首次下載試用用戶有多少,這種敏感性導致這幾家都不願意落後。”

  五天前,微信公開課的刷屏場景已經引發了足夠的關注和討論,此時適時跟進,在熱度退潮前,將社交再次推到輿論頂點。百度的搜索熱點中,關鍵詞“三家 APP 圍剿微信”一躍登頂。

  數位投資人都對這三個產品表示了均不看好。其中,看好頭條的最多,看好雲歌的其次。

  創世夥伴資本董事聶東辰認為:“更看好誰取決於誰更能打中用戶的社交需求痛點,社交產品不是建造空中樓閣,而是基於社交剛需,滿足人性的需求,才能成為更好的社交產品。”

  某 VC 機構投資總監向投中網表示,三家對比來看,字節跳動是實力最強的,雲歌人工智能是產品邏輯最強的,快如科技是目標用戶最明確的。很多人說社交軟件門檻低,實在不然。既然社交軟件用戶流量巨大、每一個互聯網企業都想進入,它的准入門檻就已超出了技術本身。

  沈文傑認為,羅永浩的產品更偏向於用堆砌需求來搭建場景拉高頻次,但是以商務人群高效溝通切入的初衷就顯得模糊和搖擺;王欣的切入點是陌生人社交,非常講究玩法,此前陌生人已經有過很多的嘗試,增長的天花板很難說,用戶留存和內容管控會非常有挑戰。而且簡單的做關係鏈遷移,意義不大。遷移關係鏈並不能算做一個新的產品而是複製品,溝通效率不會比原來的產品更高,且會在未明確新產品屬性的情況下帶入原關係鏈的屬性,產品失去了靈魂,因此必須要構建原生的關係鏈。相反頭條具備大量流量矩陣的產品,並且具備非常強的算法基礎,算法在內容分发上具備非常強的作用,但是此前頭條一直在做社交媒體,而非即時通訊。如果將算法用在即時通訊上,目前還沒有人嘗試過,也就無從得知結果。

  不過相比另外兩家公司,頭條無論是在體量、流量和資本以及戰略高度上,去做社交都不是另外兩家可以比擬的。所以相比之下,沈文傑“會更關注頭條。”

  耿樂對此也持相同意見:“張一鳴的產品應該有機會衝出來,一是他們的強大運營能力和資本能力,二是短視頻方面的資源和布局,三是從玩法上看,他們更像社交,而不是偽社交。”

  毛聖博則從投資的角度表示了對馬桶 MT 的看法:“匿名社交的需求是有的,但是不夠持續。比較隨機,不是天天都很強烈的需求,所以匿名社交很難做大。當然,我們很難說匿名社交產品做的好不好,但做不大的產品對風險投資來說比較難選擇。”

  王求樂也認為:長期而言,真正成功的社交新產品,應該有別於目前的套路。複製騰訊沒有意義,小修小改也沒價值。也許,未來的產品會垂直,更多元,適合更細分的人群。

  黑洞投資合伙人楊蓉表示,更看好今日頭條,張一鳴對年輕人的洞察比較深,之前除了新聞之外,還做了抖音這樣的成功案例,而抖音其實也是一款社交產品,而且他們也有雄厚的技術支撐和實力。

  楊瑜則認為,在產品形態上目前看不出來特別創新的地方,只能後續去看,但如果從流量來看今日頭條毋庸置疑是擁有更低價且更巨大的流量,有可能能成為新產品轉化成社交流量。

  一位看好雲歌的投資人表示:“更看好雲歌,因為快播的成績證明了王欣對於產品體驗、人性以及細分人群的把控和掌握能力。”

  或許是過分了解人性,馬桶 MT 的 IOS 下載鏈接已被關停,一直以來,觸碰監管紅線都使得社交產品如坐針氈。

  耿樂表示,“社交產品是最難監管的互聯網領域之一,在大的監控不斷收緊和趨嚴的形勢下,需要提前做好技術儲備和預警,這對初創企業來說是一個挑戰,所以,在產品功能設計和內容監管上,要做好做到位。”

  – 同題問答 –

  1. 社交產品還會出現新巨頭嗎?

  創勢資本董事長、創始合伙人湯旭東:社交產品一定存在機會,不一定是巨頭。社交產品一定是與時俱進的,每十年會一個迭代。不過做一個大的社交平台比較難,被收購的可能性大一些。

  梧桐樹資本創始合伙人童瑋亮:社交產品永遠有新的機會。用戶總是有喜新厭舊的習慣,但新公司成為巨頭的概率相對其他創業可能更低。當下大的所謂紅利趨勢也許是 5G,但也還沒商用,如果只是玩法有小的差異化而不是藉助行業大的變革,社交產品突破成為巨頭壓力會比較大,當然總是需要有優秀的團隊去嘗試的。

  某文娛投資經理:社交產品都是在不斷迭代的,或出現新的產品去挑戰原有社交產品格局。未來能夠打破格局的新巨頭必然是一個在技術上有進一步突破,快速圈流量的產品。但是目前微信的地位在社交產品中依然是不動如山。

  名川資本創始合伙人王求樂:社交產品肯定有機會,會持續不斷地發展變化。一方面,喜新厭舊是人性;另一方面,壟斷局面不可能持續,這是經濟規律。尤其在意見領袖階層,樂見壟斷被打破,一旦出現有競爭力的新社交產品,會有莫名的力量共同推波助瀾。

  黑洞投資合伙人楊蓉:目前微信一家獨大,其他社交產品想要撼動微信確實很難,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這個市場還是有空白的,空白就在於一些相對小眾、垂直的領域,以及一些新的玩法,這些領域還是有誕生小巨頭的可能。

  眾為資本北京投資負責人、副總裁周博男:社交產品還會出現新的巨頭。個人認為在一個周期內社交會出現一個巨頭而不是多個。

  某匿名社交 APP 中期投資人:還會出現新的巨頭。

  創世夥伴資本董事聶東辰:目前的社交產品還不能把所有社交需求都囊括在內,隨着用戶結構的變化、社交場景的變化、社交需求內在的變化,一定會出現新的社交產品成為未來的巨頭。

  頂商投資合伙人劉玲:需求是變量,變化中孕育着新巨頭誕生機會。

  青銳創投 VP 楊瑜:隨着 95、00 後人群長大且逐漸成為互聯網主力軍,5-10 年內是可能出現新的巨頭。

  雲九資本董事沈文傑:社交應用的突破性機會在於滿足特定場景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從這類人深度切入,並形成該平台的生態與調性。用小範圍可以跑通的模式去覆蓋更多的人群。而微信已經越來越接近一個底層工具的作用,我們可以在此之上嘗試更多的社交玩法。

  華蓋資本某 VP:社交產品有機會,經濟越是不好,文明越是燦爛。

  2. 如何看待雲歌、今日頭條、快如科技同一天發布社交產品?更看好哪一家?為什麼?

  某文娛投資經理:三家在同一天發布產品,個人認為是這幾家在聲勢上的一種合縱連橫。其中,字節跳動依託於今日頭條的媒體矩陣,具有技術和流量的天然優勢,所以更看好今日頭條。

  名川資本創始合伙人王求樂:三者同一天發布社交產品,是否巧合,我不清楚。 但這是市場上的呼聲,有人應該聽得到,聽得懂。只是,不大理解,有的人產品都還沒有上線,卻搞這麼大動靜,有些奇怪。 我個人當然對他們還是有點期待的,VC 最喜歡市場出現變化,變化才意味着所有人的新機會。但我覺得,長期而言,真正成功的社交新產品,應該有別於目前的套路。複製騰訊沒有意義,小修小改也沒價值。也許,未來的產品會垂直,更多元,適合更細分的人群。

  某知名天使投資人:都不看好,個人認為他們是目前中國最沒有底線的幾個創業者。挑戰微信並非簡單的投機取巧可以做到,個人在投資過程中還是更看重創始人的大局觀。

  某 VC 機構投資總監:三家對比來看,字節跳動是實力最強的,雲歌人工智能是產品邏輯最強的,快如科技是目標用戶最明確的。很多人說社交軟件門檻低,其實不然。既然社交軟件用戶流量巨大、每一個互聯網企業都想進入,它的准入門檻就已超出了技術本身。

  某知名社交 APP 早期投資人:都不看好。2015 年,我重點關注過垂直聊天社交還有婚戀社交軟件,後來這些平台都死了。一位創業者和我說的話我至今記得:所有社交最後都給微信做了嫁衣。

  黑洞投資合伙人楊蓉:這應該是巧合。因為都還沒有正式發布,我們還看不到他們的產品思路,所以目前很難說更看好誰,應該說三家都有各自的優勢。不過我個人更看好今日頭條,張一鳴對年輕人的洞察比較深,之前除了新聞之外,還做了抖音這樣的成功案例,而抖音其實也是一款社交產品,而且他們也有雄厚的技術支撐和實力。

  眾為資本北京投資負責人、副總裁周博男:三者同一天發布社交產品有營銷的成分在裏面。更看好頭條,頭條之前的多款產品,比如抖音,本身就具備社交屬性,頭條之前在社交領域也做了多次探索,這次產品的發布也必是做足了準備,抱着跟騰訊一站的決心。

  某匿名社交 APP 中期投資人:三款社交產品同一天發布本身就是一個熱點,能夠增加三款社交產品的關注度,造成一種”天下苦微信久矣“的微妙情景,讓更多人有好奇心接觸新的社交產品。更看好雲歌,因為快播的成績證明了王欣對於產品體驗、人性以及細分人群的把控和掌握能力。

  創世夥伴資本董事聶東辰:更看好誰更能打中用戶的社交需求痛點,社交產品不是建造空中樓閣,而是基於社交剛需,滿足人性的需求,才能成為更好的社交產品。

  頂商投資合伙人劉玲:同一天發布是好事情。頭條系打出的是人工智能社交新玩法;王欣的雲歌是“匿名+區塊鏈”,以弱關係為切入點為主展開社交;快如科技“微信群+拼多多+趣頭條”,羅老師是營銷高手。個人比較欣賞技術宅的雲歌。

  青銳創投 VP 楊瑜:同一天發布社交產品更多的是希望第一時間搶佔熱點和關注,因為社交產品第一波的關注能決定首次下載試用用戶有多少,這種敏感性導致這幾家都不願意落後。在產品形態上目前看不出來特別創新的地方,看好誰只能後續去看,但如果從流量來看今日頭條毋庸置疑是擁有更低價且更巨大的流量,有可能能為新產品轉化成社交流量。

  雲九資本董事沈文傑:羅永浩的產品更偏向於用堆砌需求來搭建場景拉高頻次,但是以商務人群高效溝通切入的初衷就顯得模糊和搖擺;王欣的切入點是陌生人社交,非常講究玩法,此前陌生人已經有過很多的嘗試,增長的天花板很難說,用戶留存和內容管控會非常有挑戰。而且簡單的做關係鏈遷移,意義不大。遷移關係鏈並不能算做一個新的產品而是複製品,溝通效率不會比原來的產品更高,且會在未明確新產品屬性的情況下帶入原關係鏈的屬性,產品失去了靈魂,因此必須要構建原生的關係鏈。

  相反頭條具備大量流量矩陣的產品,並且具備非常強的算法基礎,算法在內容分发上具備非常強的作用,但是此前頭條一直在做社交媒體,而非即時通訊。如果將算法用在即時通訊上,目前還沒有人嘗試過,也就無從得知結果。不過相比另外兩家公司,頭條無論是在體量、流量和資本以及戰略高度上,去做社交都不是另外兩家可以比擬的。所以相比之下,會更關注頭條。

  Blued 耿樂:張一鳴的產品應該有機會衝出來,一是他們的強大運營能力和資本能力;二是短視頻方面的資源和布局;三是從玩法上看,他們更像社交,而不是偽社交。

  3. 如果投資,更看好什麼樣的社交模式?

  創勢資本董事長、創始合伙人湯旭東:垂直細分的更有機會。

  黑洞投資合伙人楊蓉:我們相對更看好在某一垂直領域,能和微信形成差異化競爭,並且贏得年輕用戶喜愛的產品。

  眾為資本北京投資負責人、副總裁周博男:我們投資看好基於場景做社交,基於通用型場景的社交,而不是遊戲等垂直場景。縱觀社交產品的發展,過往能跑出來的也就 QQ,微信,陌陌,都是基於基礎設施的迭代。

  某匿名社交 APP 中期投資人:更看好陌生人社交領域及細分人群社交領域。

  創世夥伴資本董事聶東辰:看好兩方面。一方面是針對新群體的社交產品,滿足這類群體的社交調性,產生很強群體活躍和粘性的產品;另一方面是新的交互形式和玩法,用戶在未來更加孤獨焦慮,如果能有社交產品很好地通過功能或者場景滿足用戶,也是值得投資的。

  青銳創投 VP 楊瑜:首先我更看好陌生人社交,我覺得熟人社交如果是個沒有巨頭支撐的新公司做是太難了,而我也更看好能有一個巧妙切入點,能快速破冰且有可能沉澱關係鏈的社交產品,比如狼人殺,概率論等。

  熊貓資本合伙人毛聖博:熟人社交的核心需求是通訊,陌生人社交的核心需求是荷爾蒙。匿名社交是把人性中的好奇、攻擊性、荷爾蒙都從自我控制中徹底釋放出來了。匿名社交不分熟人和陌生人,熟人匿名只是進一步放大了好奇心,也提升了傳播效率。而熟人社交是針對全人群的,溝通需求是人類非常底層的需求,所以熟人社交毋庸置疑是市場最大的。溝通講究的是效率和形式。社交的網絡效應也很大,所以短期內想要打破這個網絡是很難的。除非有款產品徹底顛覆了目前人們溝通交互的形式。

  社交是人的天性,沒有所謂的痛點或者不痛點。好的社交產品是類似在產品中建立一個“小社會”,小社會裡面有自己的規則、氛圍,有匹配這些規則和氛圍的人群進來。但是,未必會做的很大。

  陌生人社交最大的群體是年輕人。這些荷爾蒙最最旺盛的年輕人,主要也就是 16~26 歲,所以我覺得陌生人社交也很難做得很大,做得好也可以做成一家幾十億美金的公司。因為匿名社交的需求是有的,但是不夠持續。比較隨機,不是天天都很強烈的需求。當然,我們很難說匿名社交產品做的好不好,但做不大的產品對風險投資來說比較難選擇。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博客園,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其他文章推薦】

※想知道網站建置網站改版該如何進行嗎?將由專業工程師為您規劃客製化網頁設計後台網頁設計

※不管是台北網頁設計公司台中網頁設計公司,全省皆有專員為您服務

※Google地圖已可更新顯示潭子電動車充電站設置地點!!

※帶您來看台北網站建置台北網頁設計,各種案例分享

中國推「雙積分」發展新能源車,明年4月起實施

新華社報導,中國工信部等五部委於9月28日聯合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簡稱:「雙積分」管理辦法),擬從兩個方面進行積分核算管理,並納入準入條件;積分為負且未抵償歸零的企業,將調整生產或進口計畫。該辦法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中國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進口乘用車供應企業一視同仁;而有關先前市場熱議的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一事則未提及。

截至2016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達到1.94億輛,車用汽柴油占全國汽柴油消費70%以上。中國工信部表示,為緩解能源與環境壓力,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要求,辦法中建立積分核算制度和積分管理平台,明確積分核算方法,有條件地放寬小規模企業的燃料消耗量達標要求;對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進口量不滿3萬輛的乘用車企業,則不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

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2021年度及以後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由中國工信部另行公佈。

另外,對積分計算和轉讓問題,辦法中提出,建立積分交易機制,由企業自主確定負積分抵償方式;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中,正積分可按照80%或者90%的比例結轉後續年度使用,也可在關聯企業間轉讓;新能源汽車積分中,正積分可自由交易,但不得結轉。

(本文內容由授權使用。圖片出處:public domain CC0)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EnergyTrend https://www.energytrend.com.tw/ev/,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USB CONNECTOR掌控什麼技術要點? 帶您認識其相關發展及效能

※評比前十大台北網頁設計台北網站設計公司知名案例作品心得分享

※智慧手機時代的來臨,RWD網頁設計已成為網頁設計推薦首選

多閃喊話微信:你的時代跟我的時代不同

  原標題:你的時代跟我的時代不同?

  文/潘亂

  來源: 亂翻書(ID:luanbooks)

  《南海十三郎》里,想來拜師的唐滌生模仿十三郎的詞句,被十三郎呵斥,說寫得像他沒有屁用,因為“學我者生,像我者死。”

  十三郎對這位弟子&知己的解釋是,“我的時代跟你的時代不同。看我戲的人,十個有九個是文盲,唱詞深一點也聽不明白。目光放長遠一點,觀眾的水準越來越高。”

  多閃這位 93 年的產品經理喊 69 年的張小龍為叔叔,大致意思也是在說,“我的時代跟你的時代不同。”

  你的時代跟我的時代不同?

  多閃定位是幫你增進親密關係的視頻社交產品,其實主要是抄 Snap,所以本文就主要談我對 Snap 的研究和理解。

  開頭先為朋友公司插條硬廣,他們幫忙做了多閃的亮點表情包部分。表情包是年輕一代的語言,多閃實時聊天中的表情匹配,為用戶提供了非常實時和豐富的表達內容,而為多閃提供表情搜索技術的是閃萌,這是一家非常低調但已經服務了全網 90% 以上社交產品的技術公司。

  本文試圖從產品調性,價值主張和瓶頸局限幾個方面展開,有點散和混亂。

  產品調性

  Facebook 之後起來的產品,都是主打潮和酷,Instagram,Snapchat,Musical.ly。

  潮和酷是為了盡可能的攔截低齡段的用戶。

  哪怕是 Facebook 當年對抗 MySpace,主要策略也是在常春藤學校的年輕人群體裏面建立起一種更潮更高級的品牌調性:這是哈佛學生撩妹的地方。後來 Snap 也用同樣的套路嘲諷 Facebook,家長們才喜歡整天呆在 Facebook。

  這是青少年認知的產品調性。潮流附帶着高級的有傳播能力的內容,酷是認同,年輕人喜歡那些最簡單膚淺的快樂。

  微信的問題是,不酷了。

  微信的商務風萬年不變,加上父母都在讓年輕人不能很好放飛自我。微信關係鏈泛化導致朋友圈表達空間受限,不能分組的視頻動態也是屬於有門檻的公開表達,所以微信是很難做起來 story 的。

  原本小孩有父母壓力的解決方案可以是不用微信用 QQ,QQ 本來也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現在 QQ 上垃圾信息實在是太多太讓人倒胃口了。

  且 QQ 空間是為圖文設計的,視頻支持得太差。

  但多閃這種面向青少年的產品上來選擇無差別推廣還是讓人看不懂的。

  本質上產品還是得去服務一個具象人群,只有根子穩了,才有可能往外去散。他應該有一個基石,然後你的東西是應該從基石長出來的。悟空問答和微頭條一開始的發源就是頭條,然後頭條的用戶畫像始終模糊,所以悟空和微頭條也就非常模糊非常混亂,導致產品的核心群體始終形成不了,投入很多人也花了大力氣,效果一直難以讓人滿意。

  問題始終在反覆重演。

  社區產品與信息流產品不同,因為產品需要找到辦法凝聚成一個核。就是那些好的社區,它一開始都是有一個核非常 hardcore 的一個核心人群。hardcore 核心人群能夠逐漸形成他自己的社區文化,然後外延逐漸去外延這個文化和外延人群。知乎、B站、小紅書、最右,每個都是這樣子的。

  這不是你坐擁幾個億的流量就能搞定的,且你的流量跟騰訊比肯定是不夠大,QQ 以同樣無差別導量的方式做興趣部落結果把團隊都給做絕望了。

  即,多閃打的產品需求是對的,但是做法完全無法認同。

  做 IM 冷啟動難度大,缺少直接解決新增和關係鏈的方案,但這種產品開發布會實在是沒什麼必要。且產品設計也不酷。Snap 還有大量卡通和波普文化元素,到多閃就只有濾鏡和表情包了。表情包是日常,日常不叫酷。

  至於世界部分的好友發現,看似高效,實則問題多多。類似設計騰訊多年前搞過一般,叫 QQ 圈子,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搜一下他的歷史。

  這裏引一位前騰訊產品經理的評論:

  “我覺得不管是什麼皮,只要是通訊的核,就必須極其慎重的對待通知的管理。需要精準的踩在,多一點就騷擾,少一點就雞肋的狀態上。這和年不年輕,親不親密沒有關係。多餘的通知對於通訊產品在用戶心智佔領上的傷害是致命的,相當於狼來了的故事。”

  無壓力社交

  跟一位證明過自己的創業者聊,他認為 Snap 的核心是無壓力社交。

  優勢在於:

  · 表達門檻低,你不需要有什麼嚴肅的理由就可以溝通

  · 消費壓力小。你不需要對每次溝通作出回應,甚至都不需要付出思考。Snap 的 Story 的消費方式是:點一下幹掉一條

  · 可以不用對過去做個的任何錶達負有責任

  所以,Snap 的瓶頸在於:

  · 只適合於“沒有目的”的年輕人

  · 只適合於“沒有壓力”的密友之間

  Snap 這種無壓力社交的需求和場景都是有的,在微信群里已經被充分驗證了,密友+高頻交流。當圈子限於密友和高頻聯繫人時,表達門檻是最低的。

  微信過去新推的朋友圈權限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清理不常聯繫的好友,種種舉措都在試圖減輕用戶的社交壓力。

  社交產品有自己的生命周期。16、17 年,Instagram 跟微信差不多在同時期都遇到了要降低用戶表達門檻的問題。

  ins 最初的濾鏡是為審美服務的,太過於形式化,你的照片拍的必須非常精緻、有逼格,屬於炫耀型的產品,這會給人有表達門檻。

  “Instagram 已經成為一個人們必須有什麼值得曬才能發照片的地方,我們並不想這樣”。

  從 16 年夏天 ins 的發版記錄,可以看出他們是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 拋出產品障礙:取消正方形圖片的默認形式。

  · Instagram Stories:用戶可以和他們的關注者分享編輯過的照片和視頻,這些內容會在 24 小時后消失。

  · feed 排序算法:一個新的計算機模型會根據你會喜歡的事物而非最新發布的內容展示在 Instagram 界面上。

  · 現場視頻播放:可以直接把現場錄的視頻分享給你的關注者,他們在觀看時可以進行評論。視頻會在播放結束時消失。

  · 轉瞬即逝的信息:發信息有了一個新功能,你所發的照片和視頻可以在它們被打開后自動被抹除。

  “是用戶和他們的朋友、他們的家人之間的聯繫讓 Instagram 得以生存。所有的數據表明,如果用戶關注越多的朋友,越與朋友們進行互動,他們的活動越頻繁;如果用戶只是關注一些明星和那些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就不會有什麼分享。”

  Instagram 在 2016 年鼓勵用戶在傳統的 feed 之外與朋友進行分享,Facebook 在 2018 年初跟進調整 newsfeed 的算法,將朋友和家人放在體驗的核心。

  小札當時公開信的解釋是:

  “我們正在對構建 Facebook 的方式做出重大調整。我正在改變我給我們的產品團隊的目標,讓他們專註於幫助你找到相關的內容,幫助你有更多有意義的社交互動。從去年開始,我們就在朝着這個方向做出改變,但這種新變化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部署到我們所有的產品中。你將看到的第一個變化將出現在 News Feed 中,你會看到更多來自朋友、家人的信息。在我們推出這個項目后,你會看到更少的公共內容,比如來自企業、品牌和媒體的帖子。你所看到的公共內容將會以同樣的標準來衡量——它應該鼓勵人們之間進行有意義的互動。”

  抖音應該是面臨了類似的發表壓力問題,所以想把這部分的解題方案扔給多閃。

  多閃打的產品需求是對的,但起手式的打法是看不懂的。

  小龍沒因為老而不會做產品,Spiegel 也沒因為年輕而更有競爭力。

  你的時代,跟我的時代,真的不同嘛?

  Instagram 那段是我從兩年前筆記裏面翻出來的,忘記是跟誰聊的還是從哪篇文章里看到的,我搜了一下沒發現原文。如有重合,見諒。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博客園,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其他文章推薦】

※想知道網站建置網站改版該如何進行嗎?將由專業工程師為您規劃客製化網頁設計後台網頁設計

※不管是台北網頁設計公司台中網頁設計公司,全省皆有專員為您服務

※Google地圖已可更新顯示潭子電動車充電站設置地點!!

※帶您來看台北網站建置台北網頁設計,各種案例分享

印度政府宣布向Tata Motors採購1萬輛電動車

 

Thomson Reuters報導,印度政府9月29日宣布向Tata Motors Ltd採購1萬輛電動車、未來3到4年將用來分批汰換原有的公務車。Tata Motors將自11月起分兩階段供應電動車。印度政府約有50萬輛公務車。

英國最大汽車製造商Jaguar Land Rover(Tata Motors子公司)9月7日宣布,2020年起旗下所有新車都將具備電動或油電混合驅動選項。英國跟隨法國以及馬德里、墨西哥城和雅典等城市的抗空汙腳步,7月宣布將自2040年起禁止販售汽油和柴油新車。

livemint.com 9月30日報導,Tata第一批電動車將在今年11月交送給印度政府旗下合資企業「能源效率服務有限公司(Energy Efficiency Services Limited;EESL)」。

(本文內容由授權使用。圖片出處:public domain CC0)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EnergyTrend https://www.energytrend.com.tw/ev/,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USB CONNECTOR掌控什麼技術要點? 帶您認識其相關發展及效能

※評比前十大台北網頁設計台北網站設計公司知名案例作品心得分享

※智慧手機時代的來臨,RWD網頁設計已成為網頁設計推薦首選

任正非:絕不會做有損任何國家的事,繼續減少自己在華為持股

  “沒有法律要求任何中國公司強制安裝後門。”1 月 14 日,任正非在深圳的一個媒體座談會上向 6 位外媒記者表示,“我個人絕對不會損害自己和客戶的利益,我的公司也不會答應這樣的要求。”他補充稱,華為“從未發生嚴重的安全事件”。

  華為創始人兼 CEO 任正非。東方 IC 圖

  據華爾街日報 1 月 15 日報道,隨着華為這家電信巨頭在多個方面面臨挑戰,任正非打破了多年來的沉默,為華為公開置評。

  在此次同 6 位外媒記者進行的兩個多小時的座談會中,任正非表示非常想念女兒孟晚舟。他讚揚了美國總統特朗普,並稱希望向美國傳達合作和共享成功。另外,雖然華為遭遇了美國及其盟國的嚴格審查,但在其他國家依舊繼續發展,並已在全球拿到了 30 份 5G 合同。

  在美國及其盟國的情報官員對華為參與建立全球 5G 網絡的規模表示擔憂之後,華為正處在危機之中。

  目前,華為已經在世界的幾個市場被封鎖。美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已經禁止華為用於本國的下一代移動互聯網。

  任正非此前只進行過兩次公開採訪,每次都是為了消除外界對華為的擔憂。他最近一次出現是 3 年前的達沃斯論壇,當時他再度試圖將業務與政治分開,告訴記者稱:“商業的原則是顧客至上。”

  “我依然愛我的祖國,我擁護中國共產黨,我絕不會做任何有損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事情。”任正非對外媒記者說。

  他還補充道,華為在保護隱私方面參照了蘋果的模型,並表示自己計劃減少公司的股份。“我擁有華為 1.14% 的股份,史蒂夫·喬布斯擁有蘋果 0.8% 的股份,這表明我的股權被進一步稀釋是合理的,我將向史蒂夫·喬布斯學習。”

  任正非還讚揚了美國現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

  “從特朗普總統個人來講,我仍然相信他是一位偉大的總統。”任正非說,“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大膽地削減稅收,我認為這有利於美國的工業發展。”

  任正非說:“我想傳達給美國的信息是:合作和共享成功。在我們高科技的世界中,一個單一的公司或國家越來越不可能維持和支撐整個世界的需求。”

  他補充道:“現在再也不是工業時代了,在工業時代,一個國家可以製造一整台紡織機、一整輛火車、一整艘船。現在是信息時代,我們的相互依賴性非常高。”

  任正非也承認,5G 相關的問題有可能為華為今年的出口業務造成“困難”但他還表示,“一直都是如此,你不能和每個人都合作,我們將把我們的重點轉移到更好地服務歡迎華為的國家。”他補充稱,全球而言,華為已經拿到了 30 份 5G 建設合同。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評論稱,雖然華為受到美國及其盟友的嚴格審查,但它仍繼續在南歐、東歐及整個發展中世界簽署 5G 實驗協議。並且,華為是世界上研發預算最高的公司之一,它承諾每年花費超過 200 億美元用於研發,以領先競爭對手。

  據美國媒體 CNBC1 月 15 日報道,任正非說,2019 對華為來說是困難的一年,公司的收入增長會低於 20%。他還表示,公司 2019 年全年的目標收入是 1250 億美元。

  “2019 年,我們在國際市場會面臨挑戰與困難,我這麼說的原因是,我們接下來一年的增長率會低於 20%。”任正非說。

  華為目前還沒有發布 2018 年的總收入,但華為的一位輪值主席徐直軍(Eric Xu)在 2018 年 11 月對 CNBC 表示,華為 2018 年的銷售額超過 1000 億美元。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還提到,對於誰會繼任他成為華為的接班人,任正非沒有透露。“我不知道究竟誰會成為我的接班人,接班人會自然出現……”他還表示了對接班人並不着急的態度,“至於我的退休,這取決於人們什麼時候能發明出長生不老葯。我在等待這種長生不老葯的出現。”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博客園,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其他文章推薦】

※想知道網站建置網站改版該如何進行嗎?將由專業工程師為您規劃客製化網頁設計後台網頁設計

※不管是台北網頁設計公司台中網頁設計公司,全省皆有專員為您服務

※Google地圖已可更新顯示潭子電動車充電站設置地點!!

※帶您來看台北網站建置台北網頁設計,各種案例分享

不看好歐洲純電動車市場,BMW 高層:監管機構想要,但沒有顧客真的需要

電動車已成為多數車商的發展趨勢,然而近日在慕尼黑舉行的 NextGen 活動期間,BMW 執行董事 Klaus Fröhlich 卻語出驚人的表示,他認為電動車轉型被過度吹捧,實際上消費者對這些車輛根本沒有需求。

考量到 BMW 日前才宣布將加速純電動車發展計畫,Fröhlich 的發言看似大膽,但其實並非沒有道理。據了解,這項發言主要是針對遊說團體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日前公開譴責歐洲車商的回應。

該篇報告 T&E 引述 EEA 的最新排氣數據,指出歐洲在電動車銷售明顯落後中美兩國,主要原因是市場純電動車的選擇和可用性都受侷限,而 T&E 認為,這是因為歐洲車商故意推遲純電動車的銷售計畫,好最大程度提高燃油車的利潤,「在環境方面,車商只會做法律規定他們要做的事情」。

對這項指控,Fröhlich 表示,他認為 T&E 忽略了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歐洲客戶實際上並不想買純電動車。

Fröhlich 解釋,與美國人為不同目的駕駛不同車輛的習慣不同,歐洲人通常是「單車家庭」,車庫中只會有一輛車使用,因此他們並不願完全依賴純電動車,不應該拿美國的市場情況來比較。

除此之外,還有充電基礎設施的普及問題,Fröhlich 認為,柴油引擎至少還有 20 年、汽油引擎至少還有 30 年,即使是俄羅斯、中東、中國中西部地區這些市場,在缺乏基礎建設下,燃油引擎都至少還有 10~15 年時間。

「純電動車只適用中國、美國加州市場,至於其他地方,有更大電池的混合式動力車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除了基礎設施普及,Fröhlich 也指出,在電池原始材料,純電動車的成本要遠高於燃油或混合動力車,隨著未來市場對電池原料的需求增加,一旦供應鏈無法支持,那麼價格可能只會有增無減。

Fröhlich 表示,如果政府能提供許多協助,BMW 可生產足以淹沒歐洲的百萬台純電動車,但在他看來,歐洲人並不想買這些東西,「監管機構想要純電動車,但沒有顧客真的需要。」

(合作媒體:。首圖來源: CC BY 2.0)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EnergyTrend https://www.energytrend.com.tw/ev/,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USB CONNECTOR掌控什麼技術要點? 帶您認識其相關發展及效能

※評比前十大台北網頁設計台北網站設計公司知名案例作品心得分享

※智慧手機時代的來臨,RWD網頁設計已成為網頁設計推薦首選

是時候普及一下機器人素質教育了

  文|腦極體

  每次看到人類訓練機器人,我都會很困惑一件事,那就是在如此殘酷環境中培養出來的技能,到底能在現實世界中用上幾回?

  像是狠狠從背後踹它一腳,讓它倒地后再爬起來;讓兩個機器人鬥毆在地上瘋狂摩擦;又或者是在十幾米的高台不停地跳高高……

  這麼對待重金打造的機器人,先不說畫面“不忍直視”,修理損耗難道不要錢的嗎?

  後來我明白了,這跟目前的技術路徑有關。深度學習就是要進行大量的實踐和訓練,才能不斷優化算法,直至機器人能夠應對真實世界中各種各樣的狀況。

  理論上講,只要時間足夠長、預算無上限,猴子也能用電腦寫出文學著作,更何況是算力逆天的機器。

  但這跟我們普通人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能否在有生之年用上(而且買得起)可靠解決問題的機器小助手呢?一萬年太久,我們只爭朝夕好嗎?

  最近,伯克利和谷歌大腦最新開發的強化學習算法——soft actor-critic(SAC),據說就現實世界的機器人學習,或許,有望改變一下訓練機器人的古早思維。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SAC 會如何改變機器人的“成材之路”?

  為什麼想要一個 rio 的機器人,這麼難?

  在介紹 SAC 這個新算法之前,有必要先解釋一下,是不是一定要有更好的機器人算法呢?或者說,這個算法到底能夠改變什麼?

  這要從機器人在現實世界中遇到的挑戰來解答。

  首先,是目前的訓練方式,決定了機器掌握新技能的速度還遠遠不夠。

  傳統的機器學習算法,每次執行新任務時,都需要對原型設計進行參數調整,有的還需要重新收集數據進行訓練,這就使得機器新技能所需的總時間迅速增加;

  其次,現實場景中的無數意外,都有可能讓機器出現故障。

  真正在使用機器時,無論出現什麼問題,比如斷電或者網絡延遲,機器都會以“死機”來應對危機。如果每次都要以“重啟”來恢復作業,那應用機器人的價值何在?

  以上都是效率問題,傳統訓練方式帶來的成本困境,更是令研究人員愁到禿頭。

  無論是訓練人員人為製造 bug 的暴力操作,還是執行器在種種複雜環境下的高頻抖動,都會給硬件帶來極大的磨損。這是機器人嗎?這是鈔票粉碎機啊!

  當然,人類也不是沒有想過辦法。比如讓機器人打遊戲啦,設計仿真環境啦,這些努力都大大減少了對現實訓練的依賴,但歸根結底,都無法替代現實環境的多樣性和隨機性。最重要的,還是得打造一套專為現實世界機器人“量身定製”的算法。

  真實世界的機器人,到底需要怎樣的算法?

  那麼,這樣一套算法應該具備哪些屬性呢?

  至少需要有這樣幾個關鍵要素:

  1. 良好樣本複雜性。提供給算法的訓練樣本數量越多,機器獲得數據標籤的時間成本也就越低,返回的誤差也更小,在強化學習中的表現自然也就越出色;

  2. 沒有敏感的超參數。為了提高機器學習的性能和效果,往往需要對超參數進行優化,但在現實環境中,自然是參數調整越少越好。算法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減少調整超參數的需求;

  3. 異步採樣。真實世界中,難免會出現數據流終端、推理延遲等問題,要讓機器在“重啟”階段也能夠保持一定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就必須將數據的收集和訓練在確保在最小化的多個獨立線程中進行。

  4. 動作平滑。為了防止大幅度動作或震動損壞硬件,因此,時間上具有關聯和連貫性的探索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簡單總結一下,如果我們相信未來真實世界中的機器人不可或缺,那麼,要求它用無限長的時間、無限多的投入、無數次的碰壁去掌握這樣那樣的本領,顯然不太明智。

  如何讓它自己進行有取捨、有現實意義的訓練呢?SAC 應聲出現。

  SAC 成功的秘訣,就是心大

  說了這麼多,正主終於出現了。那麼。究竟什麼是 SAC?

  SAC,全稱是 Soft actor-critic。從名字不難看出,SAC 也是基於 Actor-Critic 算法的邏輯,即 actor(玩家)隨機表演,critic(評委)隨機打分,互相制衡下追求更好的表現(reward)。

  不同的是,SAC 對參數的態度十分“溫柔”,它會自動權衡預期收益(最大化回報)和探索深度(最大化的不確定性),然後自動學習不是將其視為需要調整的“超參數”,從而獲得最優策略。

  這樣帶來的好處是,訓練樣本多樣,還不需要頻繁調整參數,學習效率高了很多。即使遇到最差的實驗環境,也表現良好。

  這就像是以前機器需要在人類親媽的“呵護”之下,點燈熬夜窮經皓首地做奧數題,以期成為“數學神童”。如今學會了勞逸結合奮發圖強,拿下高考高分就一本滿足了。顯然,後者才是大多數普通機器的榜樣和人類家長應該有的期待嘛。

  具體表現如何,有請來自“伯克利小學”的三位機器人同學現身說法:

  第一個向我們走來的是 Minitaur,一個帶有八個驅動執行器的小型四足機器人。在前進時,往往藉助控制器追蹤四肢的擺動部位,觀察好各種角度以平衡腿上的力度。如果沒有有效的訓練策略,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摔多了鋼筋鐵骨也會壞的啊。

  不過,在掌握了新的學習方法之後,由於訓練時將數據的不確定性最大化,Minitaur 不需要任何額外的學習,就可以駕馭絕大對數平衡性的干擾。

  第二位是非常靈活的“三指手”同學,它的任務是用手旋轉“閥門”,使彩色掛鈎朝右。但閥門上安裝了一個小型電機,受力會自動複位。因此,每轉一次,閥門的初始位置都會被隨機重置,使得機器必須重新感知當前的閥門方向。這個任務需要感知預測,並精準地控制 9 個伺服電機關鍵來完成,非常具有挑戰性,但我們的“三指手”依然順利完成了任務。

  最後一位機器人同學雖然在玩樂高,但並沒有從中得到多少樂趣。因為訓練者要求它在堆疊積木的時候準確地對準螺柱以減少摩擦。

  除了需要確定關節的位置和速度之外,還需要保證末端的力度,並且將複雜命令同時傳送給 7 個關節。這和要求人類小孩“百步穿楊”有差別嗎?

  不過,掌握了 SAC 大法的機器並沒有讓人失望,只用 3 個小時就學會了如何搞定這個任務。而以往使用的 PPO 策略用了 7.4 小時才搞定。SAC 是不是很棒棒?

  在論文中,研究人員給 SAC 用了一個高調的定語:“state-of-the-art”(最先進的),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了。

  當然了,上述還都只是些比較概念化的實驗,真正要將這種能力擴展到更具挑戰性的現實任務中,還需要大量的優化迭代、開發編碼調參等工作,不過可以預測的是,由於 SAC 的出現,機器人正在無限近地接近概念到實用的臨界點。

  有了這個最佳引路人,機器人終於可以少受點“虐待”,真正滲透進生活的細節了。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博客園,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其他文章推薦】

※想知道網站建置網站改版該如何進行嗎?將由專業工程師為您規劃客製化網頁設計後台網頁設計

※不管是台北網頁設計公司台中網頁設計公司,全省皆有專員為您服務

※Google地圖已可更新顯示潭子電動車充電站設置地點!!

※帶您來看台北網站建置台北網頁設計,各種案例分享

.NET高級特性-Emit(2)類的定義,.NET高級特性-Emit(1)

  在上一篇博文發了一天左右的時間,就收到了博客園許多讀者的評論和推薦,非常感謝,我也會及時回復讀者的評論。之後我也將繼續撰寫博文,梳理相關.NET的知識,希望.NET的圈子能越來越大,開發者能了解/深入.NET的本質,將工作做的簡單又高效,拒絕重複勞動,拒絕CRUD。

  ok,咱們開始繼續Emit的探索。在這之前,我先放一下我往期關於Emit的文章,方便讀者閱讀。

  《》

一、基礎知識

  既然C#作為一門面向對象的語言,所以首當其沖的我們需要讓Emit為我們動態構建類。

  廢話不多說,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C#類的內部由什麼東西組成:

  (1) 字段-C#類中保存數據的地方,由訪問修飾符、類型和名稱組成;

  (2) 屬性-C#類中特有的東西,由訪問修飾符、類型、名稱和get/set訪問器組成,屬性的是用來控制類中字段數據的訪問,以實現類的封裝性;在Java當中寫作getXXX()和setXXX(val),C#當中將其變成了屬性這種語法糖;

  (3) 方法-C#類中對邏輯進行操作的基本單元,由訪問修飾符、方法名、泛型參數、入參、出參構成;

  (4) 構造器-C#類中一種特殊的方法,該方法是專門用來創建對象的方法,由訪問修飾符、與類名相同的方法名、入參構成。

  接着,我們再觀察C#類本身又具備哪些東西:

  (1) 訪問修飾符-實現對C#類的訪問控制

  (2) 繼承-C#類可以繼承一個父類,並需要實現父類當中所有抽象的方法以及選擇實現父類的虛方法,還有就是子類需要調用父類的構造器以實現對象的創建

  (3) 實現-C#類可以實現多個接口,並實現接口中的所有方法

  (4) 泛型-C#類可以包含泛型參數,此外,類還可以對泛型實現約束

  以上就是C#類所具備的一些元素,以下為樣例:

public abstract class Bar
{
    public abstract void PrintName();
}
public interface IFoo<T> { public T Name { get; set; } } //繼承Bar基類,實現IFoo接口,泛型參數T
public class Foo<T> : Bar, IFoo<T>
  //泛型約束
  where T : struct {
//構造器 public Foo(T name):base() { _name = name; } //字段 private T _name; //屬性 public T Name { get => _name; set => _name = value; } //方法 public override void PrintName() {
    Console.WriteLine(_name.ToString()); }
}

  在探索完了C#類及其定義后,我們要來了解C#的項目結構組成。我們知道C#的一個csproj項目最終會對應生成一個dll文件或者exe文件,這一個文件我們稱之為程序集Assembly;而在一個程序集中,我們內部包含和定義了許多命名空間,這些命令空間在C#當中被稱為模塊Module,而模塊正是由一個一個的C#類Type組成。

 

 

 

   所以,當我們需要定義C#類時,就必須首先定義Assembly以及Module,如此才能進行下一步工作。

二、IL概覽

   由於Emit實質是通過IL來生成C#代碼,故我們可以反向生成,先將寫好的目標代碼寫成cs文件,通過編譯器生成dll,再通過ildasm查看IL代碼,即可依葫蘆畫瓢的編寫出Emit代碼。所以我們來查看以下上節Foo所生成的IL代碼。

  

 

 

   從上圖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NET的層級結構,位於樹頂層淺藍色圓點表示一個程序集Assembly,第二層藍色表示模塊Module,在模塊下的均為我們所定義的類,類中包含類的泛型參數、繼承類信息、實現接口信息,類的內部包含構造器、方法、字段、屬性以及它的get/set方法,由此,我們可以開始編寫Emit代碼了

三、Emit編寫

  有了以上的對C#類的解讀和IL的解讀,我們知道了C#類本身所需要哪些元素,我們就開始根據這些元素來開始編寫Emit代碼了。這裏的代碼量會比較大,請讀者慢慢閱讀,也可以參照以上我寫的類生成il代碼進行比對。

  在Emit當中所有創建類型的幫助類均以Builder結尾,從下錶中我們可以看的非常清楚

元素中文 元素名稱 對應Emit構建器名稱
程序集  Assembly AssemblyBuilder
模塊  Module ModuleBuilder
 Type TypeBuilder
構造器  Constructor ConstructorBuilder
屬性  Property PropertyBuilder
字段  Field FieldBuilder
方法  Method MethodBuilder

  由於創建類需要從Assembly開始創建,所以我們的入口是AssemblyBuilder

  (1) 首先,我們先引入命名空間,我們以上節Foo類為樣例進行編寫

using System.Reflection.Emit;

  (2) 獲取基類和接口的類型

var barType = typeof(Bar);
var interfaceType = typeof(IFoo<>);

  (3) 定義Foo類型,我們可以看到在定義類之前我們需要創建Assembly和Module

//定義類
var assemblyBuilder = AssemblyBuilder.DefineDynamicAssembly(new AssemblyName("Edwin.Blog.Emit"), AssemblyBuilderAccess.Run);
var moduleBuilder = assemblyBuilder.DefineDynamicModule("Edwin.Blog.Emit");
var typeBuilder = moduleBuilder.DefineType("Foo", TypeAttributes.Public | TypeAttributes.Class | TypeAttributes.AutoClass | TypeAttributes.AnsiClass | TypeAttributes.BeforeFieldInit);

  (4) 定義泛型參數T,並添加約束

//定義泛型參數
var genericTypeBuilder = typeBuilder.DefineGenericParameters("T")[0];
//設置泛型約束
genericTypeBuilder.SetGenericParameterAttributes(GenericParameterAttributes.NotNullableValueTypeConstraint);

  (5) 繼承和實現接口,注意當實現類的泛型參數需傳遞給接口時,需要將泛型接口添加泛型參數后再調用AddInterfaceImplementation方法

//繼承基類
typeBuilder.SetParent(barType);
//實現接口
typeBuilder.AddInterfaceImplementation(interfaceType.MakeGenericType(genericTypeBuilder));

  (6) 定義字段,因為字段在構造器值需要使用,故先創建

//定義字段
var fieldBuilder = typeBuilder.DefineField("_name", genericTypeBuilder, FieldAttributes.Private);

  (7) 定義構造器,並編寫內部邏輯

//定義構造器
var ctorBuilder = typeBuilder.DefineConstructor(MethodAttributes.Public | MethodAttributes.HideBySig | MethodAttributes.SpecialName | MethodAttributes.RTSpecialName, CallingConventions.Standard, new Type[] { genericTypeBuilder });
var ctorIL = ctorBuilder.GetILGenerator();
//Ldarg_0在實例方法中表示this,在靜態方法中表示第一個參數
ctorIL.Emit(OpCodes.Ldarg_0);
ctorIL.Emit(OpCodes.Ldarg_1);
//為field賦值
ctorIL.Emit(OpCodes.Stfld, fieldBuilder);
ctorIL.Emit(OpCodes.Ret);

  (8) 定義Name屬性

//定義屬性
var propertyBuilder = typeBuilder.DefineProperty("Name", PropertyAttributes.None, genericTypeBuilder, Type.EmptyTypes);

  (9) 編寫Name屬性的get/set訪問器

//定義get方法
var getMethodBuilder = typeBuilder.DefineMethod("get_Name", MethodAttributes.Public | MethodAttributes.HideBySig | MethodAttributes.NewSlot | MethodAttributes.SpecialName | MethodAttributes.Virtual, CallingConventions.Standard, genericTypeBuilder, Type.EmptyTypes);
var getIL = getMethodBuilder.GetILGenerator();
getIL.Emit(OpCodes.Ldarg_0);
getIL.Emit(OpCodes.Ldfld, fieldBuilder);
getIL.Emit(OpCodes.Ret);
typeBuilder.DefineMethodOverride(getMethodBuilder, interfaceType.GetProperty("Name").GetGetMethod()); //實現對接口方法的重載
propertyBuilder.SetGetMethod(getMethodBuilder); //設置為屬性的get方法
//定義set方法
var setMethodBuilder = typeBuilder.DefineMethod("set_Name", MethodAttributes.Public | MethodAttributes.HideBySig | MethodAttributes.NewSlot | MethodAttributes.SpecialName | MethodAttributes.Virtual, CallingConventions.Standard, null, new Type[] { genericTypeBuilder });
var setIL = setMethodBuilder.GetILGenerator();
setIL.Emit(OpCodes.Ldarg_0);
setIL.Emit(OpCodes.Ldarg_1);
setIL.Emit(OpCodes.Stfld, fieldBuilder);
setIL.Emit(OpCodes.Ret);
typeBuilder.DefineMethodOverride(setMethodBuilder, interfaceType.GetProperty("Name").GetSetMethod()); //實現對接口方法的重載
propertyBuilder.SetSetMethod(setMethodBuilder); //設置為屬性的set方法

   (10) 定義並實現PrintName方法

//定義方法
var printMethodBuilder = typeBuilder.DefineMethod("PrintName", MethodAttributes.Public | MethodAttributes.HideBySig | MethodAttributes.Virtual, CallingConventions.Standard, null, Type.EmptyTypes);
var printIL = printMethodBuilder.GetILGenerator();
printIL.Emit(OpCodes.Ldarg_0);
printIL.Emit(OpCodes.Ldflda, fieldBuilder);
printIL.Emit(OpCodes.Constrained, genericTypeBuilder);
printIL.Emit(OpCodes.Callvirt, typeof(object).GetMethod("ToString", Type.EmptyTypes));
printIL.Emit(OpCodes.Call, typeof(Console).GetMethod("WriteLine", new Type[] { typeof(string) }));
printIL.Emit(OpCodes.Ret);
//實現對基類方法的重載
typeBuilder.DefineMethodOverride(printMethodBuilder, barType.GetMethod("PrintName", Type.EmptyTypes));

  (11) 創建類

var type = typeBuilder.CreateType(); //netstandard中請使用CreateTypeInfo().AsType()

  (12) 調用

var obj = Activator.CreateInstance(type.MakeGenericType(typeof(DateTime)), DateTime.Now);
(obj as Bar).PrintName();
Console.WriteLine((obj as IFoo<DateTime>).Name);

四、應用

  上面的樣例僅供學習只用,無法運用在實際項目當中,那麼,Emit構建類在實際項目中我們可以有什麼應用,提高我們的編碼效率

  (1) 動態DTO-當我們需要將實體映射到某個DTO時,可以用動態DTO來代替你手寫的DTO,選擇你需要的字段回傳給前端,或者前端把他想要的字段傳給後端

  (2) DynamicLinq-我的第一篇博文有個讀者提到了表達式樹,而linq使用的正是表達式樹,當表達式樹+Emit時,我們就可以用像SQL或者GraphQL那樣的查詢語句實現動態查詢

  (3) 對象合併-我們可以編寫實現一個像js當中Object.assign()一樣的方法,實現對兩個實體的合併

  (4) AOP動態代理-AOP的核心就是代理模式,但是與其對應的是需要手寫代理類,而Emit就可以幫你動態創建代理類,實現切面編程

  (5) …

五、小結

  對於Emit,確實初學者會對其感到複雜和難以學習,但是只要搞懂其中的原理,其實最終就是C#和.NET語言的本質所在,在學習Emit的同時,也是在鍛煉你的基本功是否紮實,你是否對這門語言精通,是否有各種簡化代碼的應用。

  保持學習,勇於實踐;Write Less,Do More;作者之後還會繼續.NET高級特性系列,感謝閱讀!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博客園,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其他文章推薦】

網頁設計公司推薦更多不同的設計風格,搶佔消費者視覺第一線

※廣告預算用在刀口上,網站設計公司幫您達到更多曝光效益

※自行創業 缺乏曝光? 下一步"網站設計"幫您第一時間規劃公司的門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