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愛車選機油 這3招一定要學

汽車機油 機油推薦

為了製作這個題目,和幾個都有開車的同事,聊起「選機油」這檔事。我意外地發現,同事們對這個看似冷門的議題,反應竟出奇地熱烈。大家關心的問題不外是:「機油多久要換?」「黏度怎麼看?」「什麼時候才該換更黏的?」…其實,關於機油成分、黏度、等級…等知識,寫得太深,難免艱澀生硬;寫得太淺,又對讀者沒有幫助。在這裡整理出最基礎的「必學3招」,希望對大多數車主有幫助。第1招,定期換。不少原廠會建議車主每10000公里再進行換油保養,不過有24年汽車保修專業經驗的忠震汽車負責人周胡文則提醒駕駛人,原廠標準是指經常在高速公路行駛,很少走走停停的「一般駕駛」狀況;若幾乎都跑市區,動不動就塞車,即使在同樣的里程數下,引擎運轉的時間也比較長,屬於「損耗性駕駛」,建議縮短換油區間,「大約5000公里左右,就該換了。」第2招,選對款。機油有類別、黏度、等級3大指標,若選錯款,輕則影響性能與油耗,重則造成引擎機件損傷,得不償失。在類別上,機油有有含100%高性能基礎油的「全合成機油」,以及含有20%以下的化學合成機油的「半合成機油」。兩者各有好處,前者適合性能狂或高預算車主;後者足以應付一般日常使用,性價比較高。黏度標示的「W」代表「低溫黏度」值,數字越小,越容易冷車啟動。以台灣天候來說,10W至20W之間就很合用。「W」後面的數字,代表高溫環境下的油膜韌度,數字越大油膜越厚、越濃稠;車齡越高,適用的黏度也越高。一般來說,3年內新車,10W-40就很合用,6年車可以用5W-40,車齡6年以上可以考慮5W-50。在等級方面,以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美國石油工程協會標準最常用,有SJ~SN等級,第二位英文字母排序越後面越高級,以SN為最高級。第3招,勤察看。現在汽車監控儀錶齊備,不太需要經常打開引擎蓋看油尺,但經常爬坡拉高轉速的越野族與露營族,每2週一次看一次油尺還是必要的。查看的方式是將車停放平坦路面,拉起手煞車,將引擎熄火後靜待數分鐘,好讓機油流回油底殼。這時候先取出油尺,再以清潔的布拭乾淨;再度插回油尺,並且完全放到底之後,再次取出油尺檢視,正常的油位高度必須在油尺上的上限與下限兩個記號之間。

機油廣場

參考資料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824/934365/

http://carhy.com.tw/